您的位置:网站首页院系介绍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院系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车辆工程专业
-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功能材料专业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
会计学院
- 会计学类专业(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金融学专业
- 经济学专业
- 统计学类专业(含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专业
- 物流管理专业
- 工业工程专业
- 工业工程(中德联合培养)专业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
电子信息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工程方向)专业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复合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
软件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专业
- 信息工程专业
- 信息安全专业
-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含金融数学方向)
- 应用物理学专业(能源科学方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信息技术方向)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复合型)
- 应用统计学专业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专业
- 英语专业(复合型)
人文与法学院
- 社会学专业
- 编辑出版学专业(网络编辑)
- 法学专业
- 汉语国际教育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 传播学专业(新媒体传播方向)
- 工业设计专业
- 印刷工程专业
- 包装工程专业(包装艺术设计方向)
- 包装工程专业(包装系统设计方向)
- 产品设计专业
卓越学院
- 理工类实验班
- 经管类实验班
   录取情况 更多
2011年我校在重庆市的招生录
2011年我校在浙江省的招生录
2011年我校在港澳台的招生录
2011年我校在云南省的招生录
2011年我校在新疆的招生录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系浙江省重点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理论等较广阔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一定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信息检测与处理、自动化装备与自动生产线、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化测控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基础与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培养,使之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力、电子、信息与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具有解决现代工业与国防中的电气工程技术、控制技术等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二)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
(三)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应用领域以及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发展趋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获得较好的电气工程领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
(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与传感器、电气控制与PLC原理、机器人技术、供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大学生“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国际国内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机器人足球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生科技竞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70余人次。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自动化、电气与电子技术、电力系统、楼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中的技(研究与设计)、工(生产与组织)、贸(营销与服务)、管(技术与管理)等诸多岗位就业,如电业局、华为、浙江中控等。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志愿,进一步选择在或外校攻读硕士学位,近三年来每年均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国内外攻读硕士学位,更有大批优秀的学生考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11及985高校。